支柱產業
安全和整改問題不斷
化工產業是占山東工業產值1/5的支柱產業,過去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諸多矛盾和問題,特別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。
為防止化工企業重特大事故的發生,山東省委、省政府決定把化工企業進行優化整合,建設高品質的化工園區。
2017年以來,山東成立了專業辦公室,從整治化工產業的散亂入手,提升化工產業的質量和水平。
同年,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有關單位研究制定化工園區的標準,組織中間機構和省政府部門進行審核。這條被稱為“史上最嚴化工園區認定標準” 的《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》,也顯示了山東強力推動化工企業進區入園,優化化工產業布局,消除安全隱患的決心。
但由于基數龐大,今年5月,在山東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“回頭看”中,山東省化工園區及部分企業仍存在的問題,尤其是已經認定的合格化工園區和企業也被曝光存在問題。
據了解,山東省對于整改后仍不達標的責令關閉退出,目前已有1334家企業公示退出。對于一些評價較好的中小企業,創造條件讓其到園區發展,將新建項目、擴建項目引入園區。
“我們的化工總量大、層次低、小企業多”,孔慶成說,“目前,山東省政府已經分四批公布了85個化工園區,其中綜合園區75家、專業園區10家。山東的化工園區從整治前的199家整合到85家,數量下降了58%。”
據悉,今后山東將不再建新的化工園區,若建則嚴格執行“建一撤一”,以求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明確規劃
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監管模式
天津石化安全環保部副部長李霄輝認為,很多化工園區在整體布局上缺乏合理性, 再加上沒有相應的戰略規劃, 致使化工園區內存在嚴重的“產業雷同”、“同質競爭”等情況。
沒有相應的安全規劃, 使化工園區的安全管理停留在傳統的工業發展狀態?;@區內部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不明確, 安全管理流于形式, 對安全規劃缺乏重視。
在李霄輝看來,化工產業和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, 照搬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是不適用的。化工園區的面積相對比較大, 風險較集中, 必須要有相應的安全管理方法才能適應化工園區的發展。
目前,我國化工園區逐步由東部向西部轉移,并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。在此過程中, 需要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化工園區的發展道路, 做好化工園區內部的安全管理工作。國家政策要不斷的給予支持, 園區內應增加安全管理人員數量, 積極開展安全管理工作, 尋找適合化工園區內部發展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具體實踐方式, 為化工園區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。
李霄輝建議,未來,除執行嚴格的管理準入標準,化工園區應創新園區監督模式,不斷提高科技投入、實施安全強制規劃、完善園區安全責任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