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60%、100%、200%!美國對華不斷加征關稅
新總統當選后,或將推行新的政治生態,這也讓大眾擔心,其曾說過的“豪言壯語”會真的實現,帶來一連串不可挽回的后果,尤其是在關稅方面。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表示要加征關稅,原話是:“對我而言,字典里最美的詞就是‘關稅’,這是我最喜歡的詞。”特朗普誓言,如果當選總統,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征收嚴厲關稅,其中,對中國所有產品征收關稅或高達60%。
在10 月中旬的經濟政策采訪中,特朗普全程強調關稅——要對進口商品征收“歷史上最高關稅”。此外,特朗普還威脅,將對那些可能選擇從墨西哥(美國汽車零部件最大出口市場)或中國向美國出口汽車的外國汽車制造商征收“100%、200%、2000%”的關稅。如果特朗普所言成真,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高額關稅,將在短期之內對中國出口帶來巨大沖擊。
在第一個任期之內,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商品征收25%的關稅,中美貿易由此結束幾十年的蜜月期,急轉直下進入貿易摩擦階段。2020年,特朗普競選連任失敗之后,在總統任期內最后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,我們會以某種方式回來(We will be back in some form)。如今特朗普成功兌現了他的誓言。其二度當選對中國經濟而言,最直接的沖擊可能是,高關稅將帶來更激烈的中美貿易方面摩擦。
中國是美國第三大貿易伙伴,2023年全年,中美貿易額為6644億美元,其中,中國對美國出口5003億美元,占中國全年出口總額的15%。2024年1-9月中國與美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044.04億美元,貿易差額為2578.7億美元,中國占美國“國際商品貿易”總額的10.8%,排名僅次于墨西哥和加拿大。如果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征收60%的關稅,中國商品在美國的競爭優勢將迅速下降,對美國出口額在短期之內會快速萎縮。
而特朗普在任與離任期間的中美貿易額變化,也充分說明了加征關稅對兩國直接貿易關系的影響之大。在2017年之前中美貿易額不斷增加,但在2018年到2020年期間出現下降趨勢。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政策,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,并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和經濟政策。
2021年到2023年期間的數據雖然有小幅上升,但2024年年末就迎來了特朗普“回歸”,意味著美國與中國的新一輪的“貿易摩擦”有加劇的風險。
化工產業鏈受波及嚴重,貿易摩擦升級為經濟戰
在兩國摩擦當中,各行各業都是難以獨善其身,化工產業亦然。在一次次加稅的過程中,從化工原材料到下游汽車、家具、家電、輪胎等行業都受到了波及。
回顧2018-2019年特朗普任期內,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先后發起三輪加征關稅。
第一輪(500億美元):于2018年7月6日和2018年8月23日,對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25%關稅。主要涉及的化工產品包括潤滑油、聚乙烯、聚丙烯、EVA、聚苯乙烯、ABS、PVC、PMMA、聚甲醛、PET、聚乳酸、環氧樹脂、PC、聚氨酯等。
第二輪(2000億美元):2018年9月24日,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%關稅(2019年5月10日起上調為25%);第三輪(1200億美元):2019年9月1日起,對12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%關稅(2020年2月14日起下調為7.5%)。 后續加稅主要涉及烷烴、烯烴、苯、化纖、塑料橡膠及制品等。
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國,美國市場被高關稅封鎖之后,對于中國的出口和經濟將帶來顯著沖擊。對于化工行業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。根據相關數據,中國出口美國的化工品種約400種。其中出口美國超過1000噸,不乏丙酮、樹脂、純MDI、丙烯酸、環氧樹脂、丙烯酸丁酯、季戊四醇、聚乙烯醇、苯等多種大化產品。
(來源:中國海關數據、化工平頭哥)
除此之外,化工下游行業領域的出口情況也并不樂觀,堪稱屢屢受挫。在2023年我國向美國出口最多的產品中,電腦手機鋰電池,紡織品服裝鞋帽、塑料橡膠、電動汽車、燃油客車、光學/醫療設備、皮革瓷磚等都有著較高的出口額,合計超過3萬億。其中機械/電氣/音像/電子設備及零部件,出口金額14997億元,占比42.61%。
不難推測,特朗普上任后,將對外貿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,從上游的化工原材料,到中游的制品類,再到下游的眾多工業產品,都有可能遭到新一輪的“制裁”。海外出口“熄火”的悲慘局面也會逼迫越來越多產業鏈上的廠商開始思考,如何在國內的減量市場中,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,搶奪有限的“蛋糕”生存。而兩個國家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,也會逐漸升級為經濟戰,蔓延波及至更多的領域。